/>
最后……
活着当样本,死了当标本!
总之不懂就研究,至于说知识本身嘛,其实都还很匮乏。
郭东岩开始培养理科人才的时间其实也没几年,很多人也只学了个一知半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其实都不咋地。
真正能学出来,具备基本近代科学素养的人才依旧不多。
更多的技术研发,其实都还是靠着以前的那些传统工匠们进行再培养。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对大周王朝的工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毕竟现在这年头的科学技术的基础本来就很低的,很多东西也不需要太过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知道基本的一些,然后你多试几次,多琢磨几次那么也就可以搞出来很多实用的发明了。
这飞梭织布机和彭氏纺纱机都是如此,这些东西其实不需要你有什么专业的科学素养,甚至连数理化都不需要,只需要你脑子灵活,开放一些,多琢磨,多想办法,总归是能够想到的。
而真正需要用到近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些知识的,一般都是国防产业,比如说枪炮。
这东西想要搞得好,那就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了。
比如说这炮管吧,大家都知道周王朝用的野战炮是采用青铜炮管。
但是外界很少人会知道,周王朝现在使用的各型号火炮的青铜炮管,其青铜的比例配方其实不一样,彼此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早期和后期的青铜炮,其炮管配方有区别,同一时期里不同口径不同身管长度的炮管,其材料配方也有区别。
比如周王朝尝试过制造青铜臼炮,这个青铜臼炮的炮管比例配方就和同期野战炮的青铜炮管比例配方区别极大。
而这些,就需要专业的研究机构,需要具备基本化学等近代科学知识的研究人员不断去研究,尝试了,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的材料比例配方。
因此,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体系同样重要。
有了人才,你还得有相应的体系匹配。
技术官僚,技术将领这些其实都是为了给理科人才一个上升,前途保障的渠道,免的让那些年轻读书人认为,学理工没前途,顶多就是当个工匠而已。
大周王朝制定的这一系列体系,就是为了告诉那些年轻人读书人,大胆的去学理工,学好了照样当官。
再加上早期培养出来的工业体系,现在周王朝已经是具备了一个原始而基本的工业体系了。
但是,现在在郭东岩看来还是不够,还得继续完善。
专利法,就是属于这么一向产物。
郭东岩把法务部,巡警部,工商部的尚书叫过来后,和他们商讨了一番工业体系的持续发展问题,然后指示法务部主导编写,巡警部从执法角度,工商部从工业发展角度配合法务部,尽快的制定出来专利法,并实施。
郭东岩对专利法的重视,让这些大臣们也是重视无比,毕竟大周王朝是个君主王朝,皇帝重视的,臣子自然也就重视,哪怕之前不重视,甚至现在心里依旧不重视,但是依旧得重视起来。
不用两天时间,法务部就是在巡警部和工商部的配合下,拿出来了基本的专利法。
专利法的整体框架,是根据郭东岩说的,以授予发明创造若干年独占权为核心,以保障研发的积极性。
郭东岩简单翻看了一下,虽然还比较原始简单,但是该有的也都有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发明类专利,可以有十五年独占专利。
简单看了后,郭东岩当即让法务部继续完善,然后尽快颁发。
而第一件获得专利的发明,就是彭氏纺纱机。
郭东岩之所以现在就搞这些专利法,就是受到了彭氏纺纱机的影响,所以这把第一件专利授权颁发给彭氏纺纱机也很正常。
除了这些外,还接受并注册了众多专利。
主要都是官办企业里的一些独有的技术,至于那些原本就有,或者已经公开出去的技术,那么就不能注册专利了,这些都是属于已有公共技术,不属于新技术的范畴。
毕竟专利法是用来保护创新的,不是用来给人抢注专利技术的。
其中递交独有新技术专利的,并不是很多人预料中的几个兵工厂,或者是襄阳机械公司这些东西,而是属于大冶钢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