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朝设立了内廷御事阁,抽调各大臣入值内阁后,某种程度上也是宣告着大周王朝的政治构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而内阁的建立,同样也是意味着郭东岩不断的按照自己的意图不断的调整大周王朝的政治构架。
大周王朝从凤鹤山草创开始,其实郭东岩一直都是在做这些事情,不断的完善,改进大周王朝的政治构架。
而整个过程里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政治构架是完美的,不管什么构架,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如丞相府制度,这其实你也不能说丞相程度差了,实际上搞得好的话一样可以很好用,但是这个丞相制度,如果搞得不好了那么就会极大的削弱皇帝的权威,导致皇权旁落。
这也是为什么明王朝的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缘故。
但是后来明王朝又设立了内阁,并且明王朝绝大部分时间里的内阁有个非常特殊的规矩,那就是阁臣只能廷推,皇帝是没有办法直接任命阁臣的。
再后来,内阁继续演变,出现了首辅,次辅之分。
等到了这个时候,实际上明王朝的首辅已经是变成了事实上的丞相,强势的首辅能够直接硬顶着皇帝干。
而这也是郭东岩不愿意直接复制采用明王朝内阁制度的缘故,这制度会直接导致皇权弱化,让大周王朝变成一个文官主管的王朝。
但是吧,没有丞相,没有内阁也不行,郭东岩总不能直接直接对接处理所有直属部门不是,毕竟现在大周王朝里各种直属皇帝统辖的文武机构足足有三十几个呢,累死郭东岩也不可能全部掌控啊。
因此权力的适当下方又是必须的。
为此,郭东岩搞出来了一个虚化的内阁,让若干权重大臣们分担事务,但是又不给法定的权限。
最重要的是,这些阁臣谁进来,谁出去,可以完全由郭东岩一言而决之,可没有明王朝的那种什么廷推的规矩。
只要郭东岩掌握了最关键的任免权力,那么具体阁臣们有什么权限之类的其实都不重要了。
大周王朝设立了内阁,这是周军拿下了武昌,郭东岩返回江北汉阳后所作出的一系列的调整之一。
这些调整如果是放在一个和平、稳定状态下的帝国里,那么每一件都足以掀起轰然大波,但是在现在的大周王朝里,却是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甚至连什么反对声音都没有。
毕竟现在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这些细微的所谓构架调整,而是更重要的事情:战争!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周王朝初创,还没有形成顽固的利益派系或机构之类的,很多机构设置的时间也不过一年半载,段的只有一两个月而已。
同时大周王朝的机构调整一直都是在持续,这改来改去其实人们都习惯了,比如说罗云平吧。
他根本不在乎直接当的是丞相还是首辅,反正是大周王朝的文官第一人就行了,至于名头是什么其实不重要。
哪怕是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之前,他罗云平依旧以钱粮部尚书、大学士的头衔全面负责文官政务,干的事其实和丞相或者首辅也没啥区别的。
如今设立了内阁,虽然这内阁里也没什么首辅之说,但是他却是阁臣里仅有的一个大学士,加上资历最为深厚,郭东岩也一如既往的信任他,所以这内庭御事阁里的阁臣们开会的时候,他依旧是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位上。
御前内阁会议的时候,也是他代表着内阁向郭东岩报告各项事务。
此人的权限,并没有因为内阁的设立而削减或增加,还是老样子。
倒是其他的部分四名文官阁臣的权限得到了大大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入值内阁后,郭东岩会让他们分管更多的事务。
比如工部尚书赵冲亚,他以前也就只负责工部事务而已,但是现在郭东岩还让他负责起来更多的事务,主要是工商发展,基础建设,国防生产等众多事务。
又比如刑部侍郎宋边林,郭东岩直接让他分管了所有的司法事务,分管包括刑部,巡警部,督察院,大理寺等诸多司法机构。
让他仅仅以一个刑部左侍郎的本职,就成为了超越上述各部尚书的存在。
但是吧,其实这对他而言也不算陌生,这人在正式入阁之前,就已经全面代理主持刑部工作了,同时长期随驾负责司法事务,新设立的诸多司法机构其实也是他搞出来的,比如大理寺就是他带着人搞起来的……
他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