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以一一查证。我想不明白的是,齐家那边竟然有人送了一只布老虎进去,而且还查不出来是谁送的。
罗齐家和余莲,已经被严密监控着了,这个人是从什么渠道通过谁的手把东西送进来的?”
“布老虎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检查过布老虎没有,有没有藏什么纸条啊暗示绣花啊密码什么的?”
“查过了,这只布老虎是我小时候玩过的。后来被齐家硬要去了,还把老虎腿脚都剪破了的。老虎是突然出现的,就是换班的时候,突然就出现关押罗齐家的囚室内的。那间囚室比普通的牢房还要扎实,透气口子只有巴掌大小,而且在两米五高的地方。
透气口下面的墙壁我也仔细查看过了,地上和墙上都没有任何脚印。
这东西……像是飞过来的。”
飞?
也不是不可能啊。
无人机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出现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异想天开的建议,想要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
这种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赏识。
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领一班人马进行研制。无人机当时是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是一个许多国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的术语。从字面上讲,这个术语可以描述从风筝,无线电遥控飞机,到V-1飞弹从发展来的巡航导弹,但是在军方的术语中仅限于可重复使用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
到了1940年,二战中无人靶机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用于训练防空炮手训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将多余或者是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成为近代无人机使用趋势的先河。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担任侦查任务的角色上开始展露他的弹性与重要性。
20世纪55年到74年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乃至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过程中,无人机都被频繁地用于执行军事任务。
现在是1979年,在先辈的无人机技术基础上,折腾出一个微型的,只是用于携带像布老虎这样轻型物体投掷的无人机,也是极有可能做得出来的。
“关押罗齐家的囚室,是靠人力监视吧?没有监控空中飞行物口的雷达吧?”
“那是陆军重犯关押仓,雷达只有空军和三机部才有装。小满……你的意思是说,布老虎真是飞行物带过来投掷到罗齐家囚室之中的?”
仔细想想,这个推论是成立的。因为监视罗齐家和余莲的人,不会时时都抬头望着天空,关押仓没有雷达,通风口子那边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再往前走几里地,是闻名遐迩的踏青地栖霞村。
如果他们把无人机,做成了风筝的样式,盘旋飞过,挑在换班或者值守最困乏的时间段,投完东西就走,真的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看来,明天得去找下陈应山,进三机部查找无人机的线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