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枪声的出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荷兰人已经组织起来了。刘香知道事情不太妙了,不过刘香是海寇出身,对于海战倒是纯熟得很,但是陆战,尤其是攻城方面的经验,那却是一点都没有。热兰遮城的棱堡结构此前刘香也看到过,但是他却并没看出来这种到处都是尖角的城堡有个什么太了不起的。热兰遮城的城墙不算高,不要说是和刘香见过的那些大州大府的城墙比,就是和农村里土财主们的围子一比,也不算太高。而且这城墙也不算陡峭,刘香甚至觉得这只能算是个比较陡的大斜坡而已,甚至都不用搭钩这样的东西,只要给出几十步的距离助跑,再加上手在上面搭一下,他就可以直接窜上去。所以,虽然知道荷兰人已经有防备了,但刘香还是决定让他的人继续强攻这座城堡。
“现在是晚上,那些家伙也看不太清楚的,再说我们的人比荷兰人多得多,他们的城墙又这么矮,跟个土围子也差不多,说不定再努把力,就能把这座城堡拿下来呢。”从来没有过正儿八经的攻城的经验,更不要说对付棱堡的经验的刘香迟疑着做出了这样的一个错误的决定。
的确棱堡的城墙并不高,而且也算不上陡峭。因为当棱堡在欧洲大量出现的时候,火枪和火炮已经成了战场上的主角。那种笔直的陡峭的城墙很可能在重型的攻城炮,诸如土耳其人用来攻破君士坦丁堡那传奇般的城墙所使用的乌尔班巨炮这类东西的打击下崩塌,而相对低矮,而且更接近陡坡而不是笔直的墙壁的棱堡城墙在面对炮击的时候,抗打击能力就要好得多。
相对低矮,而且并不笔直的城墙从某些角度看似乎是降低了城堡的防御力,但是棱堡却用另外的方式补偿了这个缺陷,那就是无死角的火力射界。星芒状的棱堡会使得从任何一个角度发起攻击的攻击者,都将无遮无拦的面对来自至少两个方向甚至是三个以上的方向的火力射击。
而且这个时代的火枪加上各种火炮的远程火力的杀伤效率可不是以前的弓箭什么的能比的。的确,这时候的滑膛枪还有很多的缺陷,射击距离和精度并不见得比一个好的弓箭手手中的弓箭更好,射击速度更是远远低于弓箭,甚至比十字弓都慢。但是这东西一出现,还是迅速的就将弓箭给淘汰掉了,即使是善射的土耳其人,也迅速的用火枪代替了弓箭,这里面固然有火枪手易于训练,火枪更省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火枪的杀伤力远远地超过了弓箭。弓箭的杀伤力,尤其是对于有铠甲的目标的杀伤力,是非常的令人怀疑的,我们看一些古代的记录中经常有猛将身中数十箭还能大呼酣战的,这多半是因为那些箭根本就“未能击穿敌人的装甲”。而且因为动能小,(即使是近距离的重箭,其动能也不过接近被后世赤兔国的条.子吐槽为连狗都打不死的64小砸炮的动能而已)即使命中,只要没能命中要害部位,多半也不足以立刻让人死亡,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能立刻让人失去战斗力。所以在当时,有所谓“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长枪刺杀的杀伤力高于刀砍)”的说法。但是火枪就不同了,在这个时代,还不存在能挡住火枪的一击,而又能让人穿上了能动弹的铠甲,哪怕是我大清的巴鲁图披挂着的双重重甲,在火枪的有效射程之内,也脆弱得像是一层纸一样。这与杀伤效果,基本上不亚于长矛,别说是人,就是战马,躯干部分挨上一下子,也是死定了。
至于大炮,就更不必说了,虽然做不到某位忠臣说的那样“一炮糜烂数十里”,但是在较近的距离上,使用霰弹的大炮几乎就像是一把大扫帚,一次就可以把一大排人打翻在地。能充分发挥远程火力的棱堡,加上远程杀伤力空前强大的火枪和火炮,这就使得直接进攻一座棱堡,变成了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而依据棱堡防御的一方,也屡屡创造出诸如马耳他保卫战这样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最有攻城经验的部队,面对棱堡,不过不愿意付出n比一这样的悬殊的伤亡代价,就也只有长期围困这样一个办法。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就是靠着长期围困才最后拿下热兰遮城的。
刘香手里的力量,攻城的经验自然都不能和收复台湾时候的郑成功相比,所以他的强攻的结果就自然是损兵折将一无所得了。刘香仅仅迟疑了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在热兰遮城下就倒下了上百名海盗——这些都是刘香的嫡系和精锐。失去了这些人,即使刘香能逃过这一劫,他要想东山再起也会变得非常困难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