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烽火即将点燃,北疆的硝烟还在酝酿,只有晋阳的烟火,尚未点燃,却依然隐隐冒着火光。
赵山抬起头,看着高大巍峨的晋阳城头,已经城头下面,紧闭这的晋阳城门,踌躇良久,还是对身后的家将说道:“叫门吧。”家将会意,前去叫门,不一会,城头上就露出一个士兵,大声问道:“城守大人有令,没他号令,任何人不准开门,不知道你们是何人?”
家将刚要呵斥,却听身后赵山喊道:“榆次主将赵山,奉命赴任晋阳主将,请通禀城守及主将大人开门。”
城上之人听说是新到任的主将,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哪能怠慢,赶紧告罪一声,回城禀报去了。赵山看着城墙上虽然也有守军,但是并没有出现一种临战状态,心也放下了大半,这至少说明,晋阳暂时还没有造反的倾向,事态还在控制之中。
但是这就非常奇怪了,对方既然做好了叛乱的准备,为何却迟迟不见发动呢?之前他也接到了李兑的传警,只不过这种事情他身份敏感,是不能乱做主的,于是一边暗地抓紧时间整军,派出斥候打听消息,一边将李兑的传警发往邯郸。没想到自己消息还没到,邯郸那边已经下了命令,令他权调任晋阳主将,上面有白虎殿四位大臣的签名,还有赵雍的亲自批阅。再问信使来自何处,答曰云中城。也就是说,这是经过四位大臣推荐并经过赵雍认可的命令,合法性是不用怀疑的。
随信件而来的,还有赵成的亲笔帛书和赵雍的帛书,两份帛书意见大体一致:尽量让叛乱夭折在未发之际。赵山深感责任重大,谨慎起见,他选择只带家将若干,孤身赴任,无他,唯恐引得晋阳城内敌视。而自己轻车简从,最坏的结果就是被对方劫持,却能够保证榆次有足够兵力进行平叛,可以说,赵山无论是气魄还是胆识,都可谓出众了。既然晋阳尚未反叛,那么至少自己还有时间说服众人,希望幸不辱命吧。
就在赵山思虑之际,晋阳城头上,赵然探出身形,发现是赵山无疑,身边也没有其他士兵,只有十几个家将。这位老将军虽然和自己交集无多,但是按辈分还是要称呼一声叔父的,于是恭恭敬敬的对赵山喊道:“原来真是叔父,小侄再次恭候多时了。”
赵山见赵然一脸春风,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接赵然的热情招呼,凛声喝道:“城守大人,既然已经确定在下身份,还是先让在下入城吧。”
赵然碰了一鼻子灰,也不敢多言,赶紧下令打开城门,迎接赵山入城。赵山也不客气,板着脸等着城门打开,看着赵然嬉皮笑脸的样子,下的马来,按规制先向赵然行礼。赵然岂敢受这位大爷行礼,立刻避开,引领着他向城中走去。
“先去二三里。”赵山断然说道。
赵然心头一跳,嬉笑着说道:“叔父旅途劳顿,还是先去府上休息一阵,再去二三里拜见吧。”
赵山冷然一笑,看着赵然说道:“某此来什么目的,你定然已经知道,你们什么事情,某也甚为了解。如此,还是就别打哑谜了吧。”
赵然尴尬一笑,恭敬说道:“非是侄儿推脱,而是此事已经尘埃落定,如今早去一步,晚去一步,已经无碍大局。如此,叔父何不待我细细说来,再做定夺?”
赵山心间闪过一丝疑惑,不过想起城墙上那份安静,想必对方也耍不出什么花样,冷哼一声:“谅你也耍不出什么花样,走吧。”
赵然赶紧头前带路,向城主府走去。赵山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二三里,转身跟着赵然走去,刚到城主府门口不远,发现遗人司也是大门紧闭,门外还有士兵把守,他不知道李兑如今情况如何,只能跟着赵然,看看究竟。
殿内坐罢,赵然奉上茶来,见赵山丝毫不动,双眼微闭,一言不发,知道对方在等待自己说明情况,于是再也不隐瞒,将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话说那日赵然奉了赵咸之命,准备前去接管赵燕的兵权,没想到进的府内,却见到赵燕穿戴整齐,一副早有准备的样子,赵然略一惊讶,却笑着说道:“还是兄弟为兄长想的周道,已经准备好了。你且在家休息两日,等这一阵风过去,再出来掌兵岂不更好。”赵然说着,就要去拿桌上的虎符。
“二兄慌甚?还怕兄弟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不成?”赵燕说着,却没有去组织赵然。赵然见他气定神闲,本就疑惑,见他如此言语,不知道卖什么关子,遂微笑着说道:“你我自家兄弟,怎么会如此生分。只不过如今局势微妙,为兄要回到府中,早做安排。让叔公带领我等,共度时艰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